岁寒三友具体是哪三个?一起了解这三种植物吧!
家人们,今天咱来聊聊“岁寒三友”这事儿。起因是啥?前几天我刷到一个短视频,讲的是古人喜欢在画里画松树、竹子和梅花,合称“岁寒三友”。我一寻思,这名字挺有意思,就想搞明白它们到底有啥特别的。
第一步,当然是上网查资料!
这一查,发现“岁寒三友”这说法还真不是随便叫的。原来,这三种植物都特别能扛冻。大冬天别的花花草草都蔫,它们仨还绿油油、精神抖擞的。古人就觉得它们特别有骨气,就用它们来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,或者坚定的友谊啥的。

我就挨个解下这“三友”:
- 松树:这家伙厉害,一年四季都绿着,不管多冷的天,照样挺拔。我老家山上就有好多松树,小时候还爬上去掏过鸟窝!
- 竹子:竹子也是个硬汉,冬天也不落叶。而且竹子长得快,还很直溜,所以古人觉得它象征着正直、有气节。
- 梅花:梅花就更不用说,大冬天开花,香气扑鼻。我记得小时候,每到过年,家里都会买几枝梅花插在花瓶里,特别好看。
深入挖掘,发现更多有趣的事儿
光知道它们能扛冻还不够,我还想知道更多关于“岁寒三友”的故事。于是我又去翻翻古诗词。
你猜怎么着?好多诗人都写过“岁寒三友”!有的直接用“岁寒三友”当题目,分别写松、竹、梅。还有的在诗里提到这三种植物,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情感啥的。
我还发现,原来古代文人特别喜欢竹子。早在几千年前,人们就开始用竹子。出土的文物里,就有竹子形状的玉器,还有陶器上画着竹子的符号。到魏晋时期,文人们开始跟竹子“交朋友”,写诗赞美竹子的品格。看来,竹子在咱们中国文化里,地位还真不一般。
这回探索“岁寒三友”的经历,让我收获满满:
不仅知道这三种植物的特点,还解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象征意义。更重要的是,我还发现古人对这三种植物的喜爱,以及它们在诗词里的各种身影。

这回实践让我对“岁寒三友”有更深的认识,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。以后有机会,我还想去实地看看这些植物,感受一下它们在寒冬里的风采!
版权声明:本文图片、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咨询客服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