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花夕拾作者简介(他是怎么成为鲁迅的)
鲁迅:从“周树人”到“鲁迅”的华丽转身!
各位看官,今天咱们来聊聊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!提起鲁迅,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他的作品陪伴了多少人的青春岁月,尤其是那本《朝花夕拾》,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常客啊!
但你们有没有想过,鲁迅先生是怎么成为“鲁迅”的呢?他又是怎么写出那本充满回忆和思考的《朝花夕拾》的呢?别急,听我细细道来!
“周树人”的“觉醒”:
鲁迅,原名周树人,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。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他,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困惑和不满。他看到封建制度的腐朽,看到人民的苦难,他内心深处渴望改变!
1918年,周树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《狂人日记》,从此他不再是那个沉默的周树人,而是以“鲁迅”为笔名,用犀利的文字,揭露社会黑暗,呐喊着时代的呼声!
“鲁迅”的“沉淀”:
“鲁迅”这个名字,就像是一道闪电,照亮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黑暗!他笔下的阿Q,鲁镇的众生相,都让人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。
而《朝花夕拾》,则是鲁迅先生在经历了“觉醒”之后,对过去的反思和沉淀。他用温情的笔触,回忆了儿时的美好与残酷,展现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,也揭露了那个时代的弊病。
《朝花夕拾》:
这本散文集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,带着我们走进了鲁迅先生的童年和少年时代。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“三味书屋”,看到了“百草园”里的生机勃勃,看到了“藤野先生”的师恩,也看到了“长妈妈”的慈爱……
《朝花夕拾》中,鲁迅先生用“朝花”和“夕拾”来比喻他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。他不仅回忆了那些美好的过往,更重要的是,他用“夕拾”的方式,将这些回忆与现实联系起来,批判了旧社会的种种陋习和腐败现象。
从“周树人”到“鲁迅”:
鲁迅先生的转变,其实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他从一个沉默的“周树人”,成长为一个勇敢的“鲁迅”,正是因为时代的需要,因为民族的需要!
鲁迅先生的文字,永远充满着力量和思想,他的精神也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!
《朝花夕拾》作品概览:
作品名称 | 写作背景 | 主题 |
---|---|---|
《狗·猫·鼠》 | 1918年 | 对封建社会礼教的批判 |
《阿长与<山海经>》 | 1918年 | 怀念童年的美好,对封建迷信的批判 |
《无常》 | 1921年 | 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 |
《二十四孝图》 | 1921年 | 揭露封建伦理的虚伪 |
《五猖会》 | 1921年 | 回忆童年的快乐时光 |
《藤野先生》 | 1922年 | 怀念师恩,揭露民族劣根性 |
《故乡》 | 1921年 | 农村破败现状的揭露 |
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 | 1921年 | 回忆童年生活,表达对自然和知识的热爱 |
《父亲的病》 | 1921年 | 对封建家庭制度的批判 |
《琐记》 | 1925年 | 回忆逝去的亲人,感叹时代的变迁 |
怎么样,看完我的介绍,是不是对鲁迅先生和《朝花夕拾》有了更深的了解?
你们觉得《朝花夕拾》哪篇文章最触动你?在评论区留言,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吧!